返回

文豪197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章 换个卷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最初的万分惊喜逐渐转为平淡。

    她倒不是不高兴了,只是慢慢习惯了。

    但看到今天的稿费单,她还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因为算上这一笔钱,他们夫妻俩手里的钱已经足够支付买房剩余的房款了。

    “真没想到,这才几个月的功夫,房款我们都已经攒齐了!”

    陶玉书的语气里有感概,也有惊叹。买华侨公寓的花了一万零五百块,对于这个年代的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当时夫妻俩掏钱的时候也是压力巨大,陶玉书相信她们夫妻俩是可以付得起房款的,但不敢保证一年之内能够付清尾款,所以她早就做好了向父母开口申请支援的准备。

    跟父母借点钱,花个两三年时间还清,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买房子是人生大事,他们夫妻俩享受的也是如今燕京绝大部分市民享受不到的优越住房条件。

    可她怎么也没有料到,房子买完才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手里的钱足够支付买房子的尾款了。

    她摸着林朝阳的脸,“朝阳,辛苦你了!”

    林朝阳搂着她,“也不算多辛苦。”

    陶玉书动情的说道:“怎么不算辛苦呢?学习、上班、写作……你这几个月每天都是连轴转,都瘦了。”

    听着媳妇的话,林朝阳下意识的摸了摸脸颊,肥肉好像确实比以前少了一点。

    “也还好。上半年都快过完了,写了一部长篇、一部剧本,忙碌而充实。”

    陶玉书有些心疼的说道:“房款我们不用担心了,剧本的稿费不是还没给吗?就相当于是我们的积蓄了,这段时间你好好歇一歇。”

    她这个卷王突然良心发现,林朝阳颇感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嗯,好。”

    能摸鱼当然还是要摸摸鱼的!

    这时陶玉书又说道:“写作是个不断向外界吸取营养再反馈的过程,你总是闷头写,不提高自己也是不行的。有时间了你就多看看书,多与人沟通,多出门观察生活,这样才能保持灵感和写作状态。”

    我说怎么转性了,敢情在这等着我呢?

    卷王到什么时候也改不了本性,哪怕是休养生息也要有休养生息的卷法。

    转眼已是六月中旬,《天下第一楼》在首都剧场演出了29天时间。

    按照话剧演出的惯例,公演话剧少有连演超过15天的。

    因为话剧演出对于演员来说工作量的强度是非常高的,演出时间一长,第一个是演员的嗓子受不了,第二个是演员的体力跟不上,会直接影响表演效果。

    《天下第一楼》自5月15日首演以来,受到了燕京文艺界和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除了绝佳的口碑之外,它影响力还体现在了观剧人次和售票上。

    演出这段期间,首都剧场一直维持着场场爆满的场面,剧场门口的售票亭硬生生被挤垮了两次。

    这个时候没有网上售票,观众想要看话剧,只能来排队买票。

    赶上《天下第一楼》又这么受欢迎,为了能够抢到票,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到首都剧场门口排队。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首都剧场门口排队的观众来的越来越早,队伍却越排越长。

    大家都想看话剧,想要买到票,那你就得比别人来得早、熬得住。

    你看,这就是内卷的恶性循环。

    自五月中旬以来,首都剧场门口每天从早到晚大排长龙,有些人甚至半夜就跑来排队,只为了买两张《天下第一楼》的门票,这样的场景也成了近段时间以来王府井大街上的一景。

    本来按照演出计划,《天下第一楼》的演出时间只有半个月。

    但后来演了几天,效果实在是太好,在燕京话剧迷群体当中掀起一股热潮。

    排队买票的观众多,但买不到票、看不到话剧的观众更多。

    有些不满的观众便堵在首都剧场门口,打算跟人艺反应这个情况,有一天正好把于是知这个副院长给堵住了。

    《天下第一楼》从首演之日便异常火爆,于是知也知道观众们对于这部话剧的喜爱,本来人艺看到这种情况也在讨论要不要加演几场。

    但人艺每年的演出计划都是年初就定好的,一旦有临时改变,那就意味着后面的计划被全部打乱,所以人艺领导层一直在犹豫。

    于是知被一群观众堵在首都剧场门口,也算是见识到了观众们对于《天下第一楼》的热情,转过天人艺便决定《天下第一楼》加演十五场。

    话剧演出对演员来说体力消耗大,但像《天下第一楼》这种剧院的重头戏都是A、B角,轮换演出是没什么问题的。

    唯一难受的就是人艺下半年的要排演的那些剧目,演出场次在《天下第一楼》的挤压之下必然会减少。

    今天是《天下第一楼》这一轮演出的最后一场,于是知特地让人给林朝阳送了两张门票。

    好的话剧,百看不厌。

    许多剧迷即便是看了

第143章 换个卷法(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